解决方案
农业灌溉、温室大棚、城市绿化、智慧园林、校园绿化
    您当前位置:主页 > 解决方案 >
    生物多样性数字渔业水下机器人应用方案
    时间:2025-04-25 涉川
    一、方案介绍
    本方案旨在通过集成化水下机器人平台,实现水产养殖与自然水体中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与管理。系统融合推进驱动、水下摄像、图像识别与远程控制功能,构建适应浅水环境的可移动视频与数据采集平台,为数字渔业、生物保护、生态研究等提供智能化支撑。

    二、监测目标
    1. 获取水下鱼类、底栖生物等多种水生生物的图像与活动数据。
    2. 实现目标区域内的可移动全覆盖监测与定点观察。
    3. 为物种识别、数量统计、生境评估与变化趋势分析提供基础数据。
    4. 支持数字渔业可视化运营与生态保护决策。
    三、需求分析
    1. 水下机器人需在浅水环境(1~2m)稳定运行。
    2. 需具备足够的推进动力,实现灵活移动与姿态调节。
    3. 搭载摄像头获取720P以上高清图像。
    4. 支持前行速度控制,满足定点观测与巡游监测两种需求。
    5. 本体轻便,方便携带与维护,空气中重量不超过15kg。
    6. 具有一定负载能力,可扩展传感器或照明模块。
    四、监测方法
    1. 操作员通过遥控或预设程序控制机器人路径。
    2. 机器人通过内置摄像头进行水下图像抓拍与视频采集。
    3. 可搭载AI图像识别模块,自动识别常见物种类别。
    4. 支持图像上传至云端平台,进行智能分析与归档管理。
    五、应用原理
    水下机器人采用多推进器协同驱动原理,实现全方位姿态控制与高效推进;图像采集模块基于CMOS感光元件获取高清视频,结合图像识别算法处理并分类水下生物图像;整体系统依托电池供电与遥控操作,适配低水深区域数字渔业环境。
    六、功能特点
    1. 全方向推进与高精度姿态控制
    2. 支持720P以上高清视频采集
    3. 高清图像拍摄与视频记录功能
    4. 支持图像识别与智能物种分类
    5. 结构轻便,支持野外便携部署
    6. 可拓展照明、传感、采样等模块
    7. 灵活适应河道、池塘、水库等多种环境
    七、硬件清单
    1. 水下机器人主机(含主控模块、通信模块)
    2. 六个以上300W推进器
    3. 高清摄像头组件(720P以上)
    4. 水下专用电池组
    5. 控制器/遥控器
    6. 照明补光装置(可选)
    7. 图像识别或通信扩展模块(可选)
    8. 机器人支撑架与充电器
    八、硬件参数(量程、精度)
    • 尺寸:长400500mm,宽300400mm,高200~300mm
    • 空气中最大重量:≤15kg
    • 水下工作深度:1~2m
    • 最大前进速度:1~1.5m/s
    • 推进器数量:≥6个,单个功率不低于300W
    • 摄像头分辨率:≥720P(可升级)
    • 负载能力:≥1kg
    • 控制方式:遥控/自动导航(可扩展)
    九、方案实现
    1. 设备调试后下水部署,完成通信与导航初始化。
    2. 启动推进系统,按规划路线开展水下巡检或定点拍摄。
    3. 摄像头实时采集视频与图像,存储或传输至管理平台。
    4. 支持远程终端查看实时视频并进行图像标注。
    5. 图像数据结合AI平台分析物种组成、活动范围与数量趋势。
    6. 任务完成后机器人回收上岸,下载数据并充电维护。
    十、数据分析
    • 视频与图像分析生成生物种类分布图谱;
    • 对比分析前后数据,识别物种变化趋势;
    • 通过帧提取与生物姿态分析判断健康状况或行为模式;
    • 结合GIS实现物种活动路径可视化与热力图生成。
    十一、预警决策
    • 异常物种入侵监测(如外来种、掠食种出现预警)
    • 渔业种群数量骤减报警
    • 水下活动异常行为识别(如鱼群骚动、集体离散)
    • 可配置事件触发策略与平台消息推送系统
    十二、方案优点
    • 机动性强,适配多种水体和复杂地形
    • 成像质量高,便于后续图像识别与归档管理
    • 拓展性强,可按需添加传感器、灯光、采样模块
    • 有效提升水产养殖的可视化与精细化管理水平
    • 提升生态调查精度与响应效率
    十三、应用领域
    • 数字渔业养殖场智能监测
    • 水库、湖泊、河流生物多样性研究
    • 生态环保巡检与科研
    • 渔业执法与外来物种防控
    • 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水生生态实验平台
    十四、效益分析
    • 显著减少人工潜水监测风险与成本
    • 大幅提升监测频率与图像数据数量
    • 助力构建可持续渔业管理与生态保护体系
    • 为生态评估与养殖优化决策提供数据依据
    十五、国标规范
    • GB/T 4208-2017《外壳防护等级(IP代码)》
    • GB/T 28181-2016《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》
    • GB/T 17108-2006《视频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》
    • HJ 2059-2012《环境监测视频图像技术规范》
    十六、参考文献
    • 《水下机器人技术及应用》
    • 《智慧渔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》
    • 《生态渔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》
    • 《水域生态监测视频智能分析技术》
    十七、案例分享
    在江苏某国家级数字渔业示范基地,该水下机器人被部署于多处养殖区域,用于每日巡检鱼类生长情况与环境变化。系统自动识别鱼群健康状态并反馈异常,如去年夏季通过异常活动轨迹识别到浮头问题,及时调整溶氧系统,避免大规模损耗,年节约损失约18万元。
    智能灌溉硬件提供商

    Copyright © 2020 www.awver.com 涉川实业 版权所有

    备案号:闽ICP备202001698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