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在线监测应用
时间:2025-01-27
涉川
一、方案背景
随着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,提升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保护、管理和服务水平成为重要目标。通过在线监测技术,可以对人文景观区域的环境状况、游客活动、人流密度、文物安全等进行实时监控,保障景区可持续发展,同时提升游客体验。
二、监测目标
-
环境质量监测
-
监控空气质量(PM2.5、PM10、CO₂等)、噪声水平及温湿度等,保障游客的游览舒适度及文物环境安全。
-
-
人流密度监测
-
实时监控人流量和分布情况,预防人流过密引发的安全隐患,并合理引导游客流动。
-
-
文物保护监测
-
对文物或历史建筑的温湿度、振动、裂缝进行监测,及时发现潜在的破坏性因素。
-
-
设备运行与安全监控
-
对景区内电梯、照明、安防设施等进行在线监测,保障设施安全运行。
-
-
游客行为监测与服务提升
-
分析游客行为偏好,优化景区服务功能和布局。
-
三、系统组成
-
监测设备
-
环境监测传感器:空气质量监测(PM2.5、PM10、CO₂)、温湿度传感器、噪声监测设备等。
-
人流监测设备:红外感应计数器、摄像头与视频分析模块,支持热力图生成。
-
文物监测设备:振动传感器、裂缝监测仪、温湿度记录仪、光照监测设备。
-
安防设备:视频监控摄像头、入侵报警器、消防传感器等。
-
-
通信模块
-
支持4G/5G、Wi-Fi、LoRa或NB-IoT,保障远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。
-
-
数据管理平台
-
数据展示:实时显示监测数据及报警信息,支持多终端访问(手机、电脑等)。
-
分析与预测:基于历史数据,生成景区环境与游客流动趋势预测报告。
-
报警功能:超标情况实时报警,发送短信、APP通知或现场语音提醒。
-
-
供电与储能系统
-
采用太阳能与蓄电池供电,适应偏远区域或断电场景。
-
四、监测技术参数
监测项目
|
技术参数
|
---|---|
PM2.5/PM10
|
测量范围:0 ~ 1000 μg/m³,精度:±10%
|
CO₂
|
测量范围:0 ~ 5000 ppm,精度:±50 ppm
|
温湿度
|
温度测量范围:-40℃ ~ 80℃,精度:±0.2℃;湿度测量范围:0 ~ 100%RH,精度:±2%RH
|
振动监测
|
振动频率范围:0 ~ 500 Hz,精度:±0.1 Hz
|
裂缝监测
|
裂缝宽度测量范围:0 ~ 20 mm,精度:±0.1 mm
|
人流量监测
|
精度:95%以上,支持热力图与实时人数统计
|
噪声
|
测量范围:30 ~ 130 dB,精度:±1.5 dB
|
五、功能特点
-
多维度数据采集
-
监测环境、人流、文物状态、安防等多种数据,全面掌握景区运行状态。
-
-
实时报警功能
-
对人流密度超标、环境指标异常、文物振动或裂缝变化等情况实时报警。
-
-
数据可视化与预测
-
提供实时数据仪表盘、历史数据分析图表,以及趋势预测功能,辅助管理决策。
-
-
智能联动控制
-
实现与空调、排风、安防等设施联动控制,例如游客密度过高时自动开启广播疏导。
-
-
远程管理
-
支持多终端远程监控与操作,实现高效的景区管理。
-
六、实施步骤
-
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
-
根据景区规模、人文资源分布及管理需求,设计监测点位与设备方案。
-
-
设备安装与调试
-
在重点区域安装环境传感器、人流监控设备及文物保护监测模块,调试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-
-
数据平台搭建
-
搭建集中管理平台,整合多类型监测数据,实现统一管理与展示。
-
-
试运行与优化调整
-
试运行阶段收集数据,调整报警阈值与系统配置,确保可靠性与实用性。
-
-
正式运行与定期维护
-
定期检查设备状态,维护数据平台功能,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
-
七、应用场景
-
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
-
对古建筑、文化遗址进行保护性监测,评估游客流动对文物的影响。
-
-
博物馆与艺术馆
-
精准控制展厅温湿度,保障文物展品安全,提升观展环境舒适性。
-
-
主题公园与文化景区
-
优化游客流动管理,保障游客安全,提供良好旅游体验。
-
-
宗教场所与非遗文化地
-
保护宗教建筑与非遗文化场地,监测人流量及环境对文化遗产的影响。
-
上一篇:景区生态环境在线监测解决